港投站群
党史学习
Party History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群团/  党史学习

党史故事100讲 —— 吴富善的毛毯 见证忠诚与担当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8-11 浏览量:1767
分享:

  平津战役纪念馆里,一条普通的绿花毛毯铺陈在展柜中。展柜旁边的墙上陈列着一份毛泽东同志亲笔起草的电报稿照片,电报稿只有短短的三行字──“放弃攻击两沽计划,集中五个纵队准备夺取天津是完全正确的”。

  这条毛毯是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政治委员吴富善的。毛毯比棉被耐用,体积又小,在解放战争期间,吴富善一直带在身边。

  那么,毛毯和作战指挥电报又为何如此“紧密”?这还得从平津战役 “缓攻塘沽,改打天津”的战略部署调整说起。

  1948年12月上中旬,在平绥线上,人民解放军已经完成了对张家口和新保安的分割包围,东北先遣兵团相继占领了康庄、怀来、八达岭、南口等地,傅作义集团西撤绥远的通道已经被层层阻断。西逃无望,其从塘沽海上南逃的可能性与日俱增。1948年12月11日9时,中央军委、毛泽东同志在电报中指出:“东边应依据情况,力争控制海口。只要塘沽(最重要)、新保安两点攻克,就全盘皆活了。”在同一电报中,毛泽东同志还特别提出最为担心的问题:“唯一的或主要的是怕敌人从海上逃跑。”在一封电报中,集中使用“最重要”“唯一的”和“主要的”这些字眼,充分体现出了夺取塘沽在平津战役整个战略部署中的重要程度。为尽快封锁敌人海上退路,在平津战役拟定的攻击次序中,中央军委曾将塘沽列为平津战役攻击次序之首。

  但是攻打塘沽遇到很大困难,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亲自到塘沽前线实地勘察。据当时在场的吴富善回忆,刘亚楼、特种兵纵队司令员肖华手持望远镜仔细地观察敌人阵地情况和周围地形。晚上刘亚楼召集会议,提出把先打塘沽改为先打天津的意见,与会人员表示赞同。

  随后刘亚楼起草了给中央军委关于改打天津的请示电报。此前中央军委明令“先打塘沽,后取天津”,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但平津战役前线指挥员们以对战场情况的透彻了解和对党、对军队高度负责的精神,敢于担当,积极建议中央军委调整重大作战部署。

  当日他们就收到中央军委复电:“放弃攻击两沽计划,集中五个纵队准备夺取天津是完全正确的。”

  70多年前,刘亚楼、肖华、吴富善等人反复研究先打天津方案可行性的那个寒冷长夜,这条绿花毛毯一直陪伴着他们──研究作战方案到深夜,冷了、困了就在炕上挤盖着这条毛毯。1995年10月,承载着将军回忆的这条毛毯,由吴富善本人捐赠给平津战役纪念馆。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渡江战役中,和陈玉华、陈文义一样,成千上万沿江百姓摇起船桨,出工、出力、出船,冒着生命危险送解放军指战员过江。千里沿江线,每一个港口、每一个村庄、每一个乡镇,“解放大军到哪里,支前工作就做到哪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时强调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长征途中,3名红军女战士借宿群众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祖国边关,3位藏族阿妈30多年坚持翻山越岭,为哨所战士们送去生活补给……“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首战争年代广为传唱的民谣,就是军民团结如一人的生动体现。

  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不管是战争年代的英勇奋战,还是和平时代的默默坚守,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有了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人民军队就能无往而不胜、无敌于天下。只要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赢得最广大人民衷心拥护,就能构筑起众志成城的铜墙铁壁。

  渡江战役的硝烟早已消散,但还有许多“大江大河”等着我们去跨越,呼唤更多对党赤胆忠心、为民情深意重的英雄人物。抗洪抢险挺身而出,疫情防控闻令出征,边防哨所保家卫国……红色的基因代代相传,精神的旗帜高高飘扬,军民团结塑造了历史的不朽功勋,也必将再创新的辉煌。(于 石)


返回列表
上一篇:党史故事100讲 —— 周恩来:原来统帅是“胡公” 下一篇:党史故事100讲 —— 渡江锦旗映照鱼水深情